说到弘一法师,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另一个名字李叔同,想到那首传唱百年、打动人心的经典之作《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古道,离离青草,晚风斜阳,笛声悠悠,寥寥数语哀而不伤,淡雅的文字,深沉的感情,传递出一份历经世事风霜、看透人生百态的超然物外。
李叔同出身于天津的一个富商之家,年轻的时候锦衣玉食,他的爱好极为广泛,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书法、金石、哲学等等领域都有着很深的造诣。
可是这样一位绝世才子,却在中年时候突然出家,从此过上衲衣竹杖、芒鞋破钵的苦行僧生活。
很多人对他的出家表示不解,是厌倦了尘世,还是参透了人生?没有人知道答案。
在弘一法师出家修行的24年里,他一心修行,弘扬佛法,使失传多年的佛教南山律宗再度复兴,他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为世人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就在圆寂前的前二天,他亲手写下四个字“悲欣交集”,交给自己的弟子。“悲欣交集”,也就是有悲有喜,又悲又喜,又悲又喜,或许就是无悲无喜。
这短短四个字的偈语,它所传达的人生境界,能体会的人少之又少。
而在弘一法师去世后,他的好友夏丐尊收到法师寄给他的一封信,“丐尊居士:朽人已于九月初四迁化,现在附上偈言一首,附录于后: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这短短32个字的诗偈,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参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到底表达了什么意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接下来,我且按自己的理解作一番解读,也欢迎大家在文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起交流碰撞!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庄子·山木》中有言“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君子之间的交往如水一般纯净,不掺一点杂质,平平淡淡却能够走得长长久久,而小人之间的交往如美酒一样浓烈,但是却因过于味浓而关系断绝。
这一句道出弘一法师与人交往的原则,在于一个“淡”字,朋友之间的友谊纯粹而自由,不沾染利益,不攀附权贵,好似徐徐清风、又好似朗朗明月。
相处的时候彼此不缠绵,分离的时候不依恋,想起他来会淡淡地会心一笑,也会心甘情愿地为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而这样的如水一般朴实无华的感情,反而更显真挚,更能持久。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象”的说法来自魏晋玄学,对应“意”而言。一般来说,“立象以尽意”,此是象所尽之意,有象所尽者,即有其所不尽者,象所不能尽者,即“象外之意”。
一般我们看到的外显事物、表面现象,包括我们的语言文字都是“象”,而你越是偏执于表面的“象”,就越远离自己心中的求,本来只是咫尺,却成了千里之遥。
弘一法师用这一句表达追求真理的最高体会,真理其实就在咫尺,正所谓:一念花开,一念花落,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当你不再执着,试着放下,你所追求的真理或者说道,反而就在其中了。
讲一个小故事,有人曾经向高僧请教:何为修行用功?
禅诗说道: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这个人迷惑了,问高僧:“饿了吃饭,困了睡觉,世上的人不都是这样吗?”
高僧答道:“非也,非也,红尘之人,他们吃饭时没有安心吃饭,百般思索,他们睡觉时也不肯睡觉,千般计较。”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如果你问我,我将到哪里去安身呢?前路广阔,我无言以对。
我也不知道我将去往何处,我也不知道我的归处在哪里,我只知道茫茫天际,我想要追寻的东西太多太多,令我不能言语,也无言以对。
这一句表达法师对人生的豁达态度,我始终走在路上,至于我的终点能抵达哪里,我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那根本不是我所思考的问题。
我也不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我只追随自己的内心,所以“亡言”。
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你只要想一想,那花枝上满满的春意,蓝色的天空中一轮明月高悬其中,这就足够了。
这一句是弘一法师是生死的看法,生老病死是每个人不可超越的自然规律,但是却没有几个人能够参悟,看不破生死成了很多人痛苦的根源。
而弘一法师却完全参透了生死,一切无我,一切处处有我,他告诉自己的好友夏丐尊,我的一生过得充实又圆满,如果你想我,你只要抬头看那天上的月亮,低头看到盛开的鲜花,那都是我!
整首诗偈华丽无比,但是美在哪里,我亦说不出来!因为它不在精神,也不在物质,而是一种境界,华美的境界,您是如何理解这首诗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