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萝卜快跑招聘自动驾驶安全员优先录用老司机”登上热搜。自动驾驶安全员的招聘要求提到,“具备网约车、出租车、公交车等客运/货运经营经验的求职者享有优先录用的机会。”某人力资源公司招聘负责人表示,该岗位平均每天能收到六七百份简历,“我们也会优先考虑有开网约车经验的求职者。”
这一消息让人欣慰。毕竟在不久之前,随着自动驾驶服务平台的上线,自动驾驶已经从想象变成现实,也让人实实在在地产生了“被AI替代”的危机感。人工智能的出现的确将替代一部分职业,《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提到,2023年—2027年间,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专业人员、商业智能分析师、机器人工程师等职位需求将增长30%—35%,而银行出纳、邮政服务员、收银员等岗位人员则将逐步递减。
回溯过往,所有新技术都伴随着不可忽视的忧虑而来。就像机器取代大量体力劳动一样,人工智能在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正在深入社会各个领域,形成前所未有的变革。区别于工业革命,人工智能不仅能对体力劳动者产生威胁,脑力劳动者也无法在这场变革中置身事外,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可能与今天的“司机”处于相同的境况。
不过,从萝卜快跑招聘此类的岗位及其要求可以发现,新技术与就业结构存在互补效应,将产生新的劳动力需求。例如互联网技术将人们的生活向线上转移,虚拟经济带来的新就业形态也随之而来,那些遭受电商打击的实体店主,很大一部分人开始尝试转型电商、直播带货。
据上述报告测算,未来5年全球企业预计创造约69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增长最快的工作类型多由人工智能和数字化驱动。至少从自动驾驶技术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实际应用仍然离不开人力的介入,以妥善处理现实驾驶场景中的各种突发路况。
人工智能造成的结构性压力主要体现在,现有的劳动力供给与岗位需求的错位。与其说人工智能取代了部分劳动力,不如说是取代了无法适应时代需求的人,因此劳动力转型迫在眉睫。政府及企业应当对被人工智能影响工作的群体提供引导和支持,做好职业发展教育,并针对每个群体的特点和需求,为其提供相关技术培训,提升其数字素养,匹配相关岗位的需求。
大可用更乐观的眼光看待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学习迁移理论认为,人在一种情境中的学习将影响他在其他情境中的学习。自动驾驶安全员虽然是一个全新的职业,但在招聘中更青睐有职业经验和驾龄长的老司机,还要求“运营/测试驾驶员应在3个记分周期内无扣满分记录,一年内无违反交通信号灯、超速等一次性扣6分记录,且无重大交通违章及肇事记录。”这说明,有着过硬的驾驶能力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人,往往能够依托已有的驾驶经验和技术,更快、更轻松地适应这一新兴职业的核心要求。因此,劳动者需以开放的态度应对变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数字化的到来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