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代的肇庆,裹蒸粽原是春节美食;
民国时期,广东酒楼点心已十分丰富,有莲蓉包、鲜虾饺、蛋糕布丁;
鲁迅在中山大学执教的二十年代,居然是粤菜发展的黄金时期;
……
日前,一场美食文化的盛宴——“中华美食荟粤菜文化展”在广州塔一楼开展。
这场由广州酒家集团、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广州市非遗中心、广州塔共同承办的粤菜文化展,以“食在广州”为载体,通过200多件实物史料的展陈,从2200多年前广州建城开始,讲述粤菜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技艺特色。
展内设有客家菜、潮汕菜、广府菜、南粤王宴、民国粤味,以及有故事菜名菜、名人与粤菜的那些事等多个展区。
向大众揭开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粤菜历史故事,真可谓“选料”粤菜历史,“烹饪”粤菜文化。
跟着我们的镜头一起来一场穿越千年的粤菜之旅吧。
粤菜源起千年
汉文帝时,南越王赵佗归附中央政权,中原与岭南的交流渐趋频繁。汉代以来,广州逐步成为中外海上贸易的交通枢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海外食材也逐渐融入饮食中。
汉末和南宋两大动荡时期,大批中原士族南下避祸,中原的烹饪技术随之流入岭南。岭南越人的饮食风俗与北方烹调技术相结合,融合为岭南喜好鲜活、生猛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风尚。唐宋时期,“广州菜以‘南食’之名著称于世”。
清朝粤菜已成四大菜系之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关闭了沿海城市贸易港口,只保留广州“一口通商”,十三行成为唯一合法的进出口贸易区。晚清,广州已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经济重镇,货物与人的流动加速了南北风味在此交流。广东本地的烹饪大师们不断吸收其它菜系的烹调技术,并根据本地口味、嗜好加以改良创造,使粤菜迅猛发展,在福建、台湾、海南、广西等地成为主流菜系。《清稗类钞》记载:“肴馔之有特色者,如京师、山东、四川、广东……”粤菜在清末民初已成为我国四大菜系之一。至此,粤菜发展达到成熟期,影响力逐渐向北方扩展,渐有“食在广州”之说。
基于广东特殊的地理位置,粤菜也融合了诸多西餐元素。尤其是香港和澳门两地,既保留了广东饮食文化也吸收了西方的饮食文化特征。
民国时期粤菜丰富多元
民国时期的广州,文化交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政商往来、生活礼仪、品味情趣与本地人文、物产、气候相融合,形成了民国粤菜的多元基调。选料精细、制作讲究、工艺繁复、层次丰富是民国粤菜的特点。
为此广州酒家专门还原了民国粤菜,在深挖粤菜历史文化基因和粤菜烹饪技艺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当代饮食习惯,参照“八大八小”“十大件”“九大簋”“九碗头”等筵席规格,将民国粤菜提炼成为“民国粤味宴”。以新广府美学解读、演绎民国时期的生活方式,从“色、香、意、味、形”全方位营造民国时期的独特氛围。
“民国粤味宴”以复古为革新,以国潮为时尚,深刻诠释“食在广州”的文化品位,促进粤菜文化的时代发展。
食在广州还看今朝
作为全国首个获得“中华美食之都”和“国际美食之都”双料称号的城市,广州也是世界美食城市联盟成员,餐饮业综合实力一直居于国内前列。2021年全市实有住宿和餐饮业市场主体21.8万户,拥有国家白金五钻酒家3家、五钻酒家86家,米其林星级餐厅17家,黑珍珠餐厅16家。
古今珍味、南北菜系、中西美食,24小时无间歇接力呈现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酒楼茶肆,赋予“千年商都”浓浓的烟火气息和生猛鲜活的时代活力。每年吸引数千万商务和旅游人士专程来穗体验“舌尖盛宴”,从世界各地给广州带来丰富的资源要素,有力带动关联行业发展,有效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为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功能和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李劼
【摄影】吴伟洪 实习生 李卓然
【剪辑/配音】许蕾